-
公开(公告)号:CN113048013B
公开(公告)日:2022-03-04
申请号:CN202110395726.X
申请日:2021-04-13
Applicant: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海装风电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风力发电机组偏航极端工况控制方法、系统、发电机组,可以通过风力发电机组现有的监测装置实时监测偏航系统中偏航电机的工作电流,以及变桨系统的变桨角度,判定工作电流是否大于预设的最大阈值,若没有大于,则继续监测工作电流和变桨角度,反之,则执行控制程序,按照预设的递增角度,直至监测到偏航电机的工作电流小于预设的最小阈值,停止执行控制程序。通过变桨系统逐次增大变桨角度,减小叶片的不平衡载荷,从而减小偏航动作的阻力,进而减小偏航电机电流,使得偏航电机的工作电流在合理范围内,不发生故障停机。
-
公开(公告)号:CN113685317A
公开(公告)日:2021-11-23
申请号:CN202111103000.0
申请日:2021-09-18
Applicant: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海装风电股份有限公司 , 广东海装海上风电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漂浮式风力发电机组综合配电系统及方法,综合配电系统包括储能系统、综合配电柜、变流器和辅助变压器,所述变流器的网侧与市电连通,所述变流器与辅助变压器连通,所述辅助变压器分别与配电柜和储能系统的充电端连通,所述储能系统的放电端与综合配电柜连通,所述储能系统与综合配电柜之间设置有第三开关,所述辅助变压器与储能系统的放电端的回路之间设置有接触器,所述接触器设置在辅助变压器与储能系统的放电端之间的线路上。实现给漂浮式风力发电机组提供综合的供电功能。
-
公开(公告)号:CN111075645B
公开(公告)日:2021-06-29
申请号:CN201811229280.8
申请日:2018-10-22
Applicant: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海装风电股份有限公司
IPC: F03D7/00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风力发电机变桨转速控制方法、系统、装置及风力发电机,包括:当电机编码器故障后,则接收叶片编码器发送的在采集时间内采集的叶片角度变化值;利用叶片角度变化值、系统传动比、采集时间、当前变桨电机运行方向和前一次变桨电机运行方向和/或轮毂轴承齿隙,得到叶片的变桨转速;本申请在电机编码器故障后,能够利用叶片编码器作为冗余系统,输出叶片角度变化值,以利用叶片角度变化值、系统传动比、采集时间、当前变桨电机运行方向和前一次变桨电机运行方向和/或轮毂轴承齿隙,得到叶片的变桨转速,避免了因电机编码器故障导致风力发电机停机的情况,建立了冗余系统,提高了风力发电机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
公开(公告)号:CN111765055A
公开(公告)日:2020-10-13
申请号:CN202010650589.5
申请日:2020-07-08
Applicant: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海装风电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风电机组动力回路精细化安全保护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分别获取机舱电缆、塔筒内扭转电缆和塔筒内固定敷设段所处环境温度和电缆标称载流量对应环境温度;S2、分别获取机舱电缆、塔筒内扭转电缆和塔筒内固定敷设段的视在功率;S3、将机舱电缆、塔筒内扭转电缆和塔筒内固定敷设段的视在功率进行比较获得最小视在功率;S4、将最小视在功率与当前单机功率进行比较,根据比较结果判断是否进行限功率发电。通过实时计算每段电缆的可传输容量,利用所得最小容量,控制整个动力回路的功率输出,实现动力回路的精细化安全保护,保障了由不同分段组成的动力回路的长期运行安全。
-
公开(公告)号:CN111075646A
公开(公告)日:2020-04-28
申请号:CN201811229287.X
申请日:2018-10-22
Applicant: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海装风电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风力发电机超速安全控制装置,包括:安装在风力发电机的轮毂内、与变桨控制系统连接的传感器,用于测量轮毂的运行参数,得到测量结果;安装在轮毂内的变桨控制系统,用于利用传感器得到的测量结果,得到轮毂的转速,判断转速是否超过预设的转速阈值;如果是,则停机顺桨;本申请变桨控制系统与传感器直连,变桨控制系统自身具备对传感器测量结果的计算和判断能力,变桨控制系统集成了变桨、测速和判断是否超速的功能,因此,传感器将测量结果发送至变桨控制系统后,变桨控制系统能够直接判断是否需要停机顺桨,减少了因较长的通讯路径而导致的主控命令传达到变桨系统的不确定性,提高了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
公开(公告)号:CN117028165A
公开(公告)日:2023-11-10
申请号:CN202310967244.6
申请日:2023-07-31
Applicant: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海装风电股份有限公司
IPC: F03D17/0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风力发电机组叶片故障识别方法,采集指定工况下机舱振动频率以求解,指定时段内1P机舱振动频率特征幅值均值、指定时段内机舱振动‑塔筒频率特征幅值均值、指定时段内3P机舱振动频率特征幅值均值和1P机舱振动频率特征幅值基准值;采集发电机转速数据以求解,指定时段内1P发电机转速频率特征幅值均值、指定时段内发电机转速‑塔筒频率特征幅值均值、指定时段内3P发电机转速频率特征幅值均值和1P发电机转速频率特征幅值基准值;基于机舱振动频率的求解结果和发电机转速的求解结果,识别叶片故障状态。本发明利用现有机舱振动传感器数据,结合运行工况,通过比对叶片故障后,机组特征频率相对幅值变化情况,有效识别叶片故障状态。
-
公开(公告)号:CN115085220A
公开(公告)日:2022-09-20
申请号:CN202210806257.0
申请日:2022-07-08
Applicant: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海装风电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附加电磁转矩的双馈风电机组次同步谐振抑制方法,通过三相异步电机的磁链方程和三相异步电机的转子侧电磁转矩表达式构建转子侧电磁转矩变化量和转子转速扰动量之间的传递函数,从而根据传递函数从物理层面推导出次同步谐振的产生机理,进而根据次同步谐振的产生机理在转子侧变流器的d轴控制器中附加用于对目标双馈风电机组附加电磁转矩的次同步谐振阻尼控制策略,使目标双馈风电机组产生一个与转子转速扰动量的相位相反的电磁转矩,从而能够有效抑制双馈风电机组经串补输电线路向外输送风电的输电系统的次同步谐振。
-
公开(公告)号:CN114876728A
公开(公告)日:2022-08-09
申请号:CN202210608935.2
申请日:2022-05-31
Applicant: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海装风电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风力发电技术领域,具体提供了一种风力发电机组及其变桨系统、变桨控制方法及装置,该变桨系统包括控制单元、第一制动器、变桨电机、第一变桨减速箱、第二制动器、第二变桨减速箱;控制单元在进入抗台模式时,控制第一制动器对变桨电机的电机轴进行刹车,同时控制第二制动器对第二变桨减速箱进行刹车,以便通过第一制动器、变桨电机和第一变桨减速箱之间传动作用,以及第二制动器和第二变桨减速箱之间的传动作用对桨叶叶片刹车。本申请中提高风力发电机组的抗台风能力,且避免了风力发电机组中抗台风的结构装置设置成本过高的问题,降低风力发电机组的抗台风难度,有利于海上风力发电机组的广泛应用。
-
公开(公告)号:CN112084661B
公开(公告)日:2022-07-05
申请号:CN202010949273.6
申请日:2020-09-10
Applicant: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海装风电股份有限公司
IPC: G06F30/20 , G06Q10/04 , G06Q10/06 , G06N3/08 , G06Q50/06 , G06F113/06 , G06F119/0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风电机组变流器水冷系统冷却状态评估预警方法,包括以下步骤:使用数据采集与监视控制系统,获取表征变流器水冷系统冷却状态的变量的实时数据;将实时数据预处理后输入到风电机组变流器水冷系统冷却状态评估预警模型中,计算得到变流器水冷系统入水口的水温预测值、水压预测值;结合入水口的水温实测值、水压实测值对变流器水冷系统冷却状态进行评估,得到第一、第二、第三、第四得分,以及综合得分;对变流器水冷系统冷却状态进行故障预警;对故障发生时间进行预测,并生成维护建议。本发明可以解决对变流器水冷系统冷却状态评估时,对水冷系统冷却状态的变化过程和趋势没有监控,只能被动评估、没有预警功能的技术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3885405A
公开(公告)日:2022-01-04
申请号:CN202111269076.0
申请日:2021-10-29
Applicant: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海装风电股份有限公司
IPC: G05B19/04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风力发电机组集成式控制方法,将主控系统、变桨系统和变流器控制部分整合成集成式电控系统,以实现风电机组的全部控制功能;同时采用PCB电路板,构建以FPGA(现场可编程门阵列)+DSP(数字信号处理器)+ARM(高级精简指令集处理器)为架构的集成式电控系统核心,以实现所述集成式电控系统的通讯拓扑。采用本控制方法布设的集成式控制系统,构建FPGA+DSP+ARM的控制中心结构形式,采用PCB电路板形式替代PLC,大幅降低控制器成本;空间布置更简洁,将分散独立的电控系统设备集成整合,减少了电控设备柜体数量,设备器件利用率高;电路拓扑更简单,将部分原本需要在外部交互的接口、信号变为了内部交互,接口非常简单,降低故障率、提升可靠性。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