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5143636A
公开(公告)日:2015-12-09
申请号:CN201380073598.0
申请日:2013-02-21
Applicant: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02B29/0418 , F01M13/00 , F02B37/00 , F02B39/005 , F02B39/16 , F02B2039/164 , F02B2039/166 , F02M25/06 , F02M26/06 , F02M35/10006 , F02M35/10157 , F02M35/10222 , Y02T10/121 , Y02T10/144 , Y02T10/146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在具备窜缸混合气环流装置的内燃机中抑制增压器的压缩机中的堆积物的产生或堆积。本发明涉及一种具备窜缸混合气环流装置(50)的内燃机(10)的增压器(60)的冷却装置。冷却装置具备冷却空气导入通道(70)。窜缸混合气环流装置向压缩机的上游导入窜缸混合气体。冷却空气导入通道向压缩机的扩散通道(64)导入冷却空气。冷却空气导入通道以相对于在扩散通道内流通的进气的气流方向(IA)成锐角的方式而向扩散通道导入冷却空气。
-
公开(公告)号:CN108506085A
公开(公告)日:2018-09-07
申请号:CN201810153597.1
申请日:2018-02-22
Applicant: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Inventor: 松本功
IPC: F02B41/10
Abstract: 排气透平发电系统具备:内燃机,该内燃机的每个汽缸均包括第1排气开口部以及第2排气开口部;排气透平发电机,该排气透平发电机构成为通过使用来自内燃机的排气使透平旋转来进行发电;第1排气管,该第1排气管将第1排气开口部与透平的入口部之间连接;以及第2排气管,该第2排气管不经由透平地将第2排气开口部与透平的下游的透平下游排气管之间连接。第1排气管的容积比第2排气管的容积小。
-
公开(公告)号:CN101795885B
公开(公告)日:2012-12-19
申请号:CN200880103805.1
申请日:2008-10-02
Applicant: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IPC: B60K6/445 , B60W10/06 , B60W10/08 , B60W30/194 , F02B29/04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0W20/15 , B60K6/445 , B60K11/04 , B60K11/06 , B60K2001/003 , B60L2240/445 , B60W10/06 , B60W10/08 , B60W20/00 , B60W30/194 , B60W2510/0671 , B60W2510/0676 , B60W2520/10 , B60W2550/12 , B60Y2400/435 , F01P2037/02 , F01P2060/02 , F02B29/0425 , F02B29/0493 , F02B37/00 , F28D1/0435 , Y02T10/146 , Y02T10/6239 , Y02T10/6286
Abstract: 提供了一种混合动力系统控制设备,在该设备中,中冷器(15)在流入发动机舱的周围空气的流动路径上设置在马达冷却散热器(70)的上游,和/或中冷器(15)设置成使得中冷器的至少一部分与马达冷却散热器的一部分相互接触。该混合动力系统控制设备包括预热部分(60),该预热部分在混合动力系统(1)冷起动中通过控制发动机的负荷来增加增压空气的温度,使得来自强制空气引入装置的增压压力等于或高于目标增压压力。
-
公开(公告)号:CN101680366B
公开(公告)日:2014-08-06
申请号:CN200880017617.7
申请日:2008-06-05
Applicant: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0W20/00 , B60K6/20 , B60K6/48 , B60L11/14 , B60L11/1861 , B60L2210/40 , B60L2240/423 , B60L2240/441 , B60L2240/443 , B60L2240/445 , B60L2270/12 , B60W10/06 , B60W10/08 , B60W20/15 , B60W2710/0666 , B60W2710/083 , F02D9/04 , F02M26/05 , F02M26/10 , F02M26/15 , F02M26/23 , Y02T10/54 , Y02T10/6221 , Y02T10/6286 , Y02T10/642 , Y02T10/70 , Y02T10/7005 , Y02T10/7044 , Y02T10/705 , Y02T10/7077 , Y02T10/7241
Abstract: 在被应用于由内燃机和电动机提供动力的混合动力车辆的内燃机排气控制系统的控制方法中,当确定需要执行所述内燃机的预热控制时,控制设置在排气控制催化剂下游的排气节气门以将其开度减小到目标开度。接下来,计算将流入内燃机中的排气的温度升高到目标排气温度所需的燃料的目标喷射量。然后,调节来自电动机的辅助扭矩,使得该辅助扭矩与在燃料喷射量已被设定为目标喷射量时来自内燃机的扭矩之和基本上等于所需扭矩。
-
公开(公告)号:CN101795885A
公开(公告)日:2010-08-04
申请号:CN200880103805.1
申请日:2008-10-02
Applicant: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0W20/15 , B60K6/445 , B60K11/04 , B60K11/06 , B60K2001/003 , B60L2240/445 , B60W10/06 , B60W10/08 , B60W20/00 , B60W30/194 , B60W2510/0671 , B60W2510/0676 , B60W2520/10 , B60W2550/12 , B60Y2400/435 , F01P2037/02 , F01P2060/02 , F02B29/0425 , F02B29/0493 , F02B37/00 , F28D1/0435 , Y02T10/146 , Y02T10/6239 , Y02T10/6286
Abstract: 提供了一种混合动力系统控制设备,在该设备中,中冷器(15)在流入发动机舱的周围空气的流动路径上设置在马达冷却散热器(70)的上游,和/或中冷器(15)设置成使得中冷器的至少一部分与马达冷却散热器的一部分相互接触。该混合动力系统控制设备包括预热部分(60),该预热部分在混合动力系统(1)冷起动中通过控制发动机的负荷来增加增压空气的温度,使得来自强制空气引入装置的增压压力等于或高于目标增压压力。
-
公开(公告)号:CN101652551A
公开(公告)日:2010-02-17
申请号:CN200880011231.5
申请日:2008-04-04
Applicant: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T10/6226 , Y02T10/6286 , Y02T10/6295
Abstract: 一种内燃机控制装置,包括设置在排气通道中的NO x 吸附催化剂、EGR通道、还原剂添加装置、扭矩波动减小装置以及燃料喷射装置。EGR通道将排气中的一部分从NO x 吸附催化剂下游的排气通道中引出并将该排气再循环到进气通道中。还原剂添加装置将还原剂添加到NO x 吸附催化剂上游的排气中,以还原由NO x 吸附催化剂吸附的物质。当还原剂添加装置添加还原剂时或之后,扭矩波动减小装置将燃料喷射装置的定时提前或执行引燃喷射来减小发动机扭矩的波动。在扭矩波动减小装置正在运行时,还原剂添加装置添加较少的还原剂。
-
公开(公告)号:CN105143636B
公开(公告)日:2018-01-09
申请号:CN201380073598.0
申请日:2013-02-21
Applicant: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02B29/0418 , F01M13/00 , F02B37/00 , F02B39/005 , F02B39/16 , F02B2039/164 , F02B2039/166 , F02M25/06 , F02M26/06 , F02M35/10006 , F02M35/10157 , F02M35/10222 , Y02T10/121 , Y02T10/144 , Y02T10/146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在具备窜缸混合气环流装置的内燃机中抑制增压器的压缩机中的堆积物的产生或堆积。本发明涉及一种具备窜缸混合气环流装置(50)的内燃机(10)的增压器(60)的冷却装置。冷却装置具备冷却空气导入通道(70)。窜缸混合气环流装置向压缩机的上游导入窜缸混合气体。冷却空气导入通道向压缩机的扩散通道(64)导入冷却空气。冷却空气导入通道以相对于在扩散通道内流通的进气的气流方向(IA)成锐角的方式而向扩散通道导入冷却空气。
-
公开(公告)号:CN105102786A
公开(公告)日:2015-11-25
申请号:CN201380075572.X
申请日:2013-04-12
Applicant: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02M35/10222 , F01M13/00 , F01M13/021 , F01M2013/0038 , F01M2013/027 , F01P11/04 , F02B29/0443 , F02B37/00 , F02B37/005 , F02B39/005 , F02B39/16 , F02B2039/164 , F02M25/06 , F02M26/06 , F02M35/10157 , Y02T10/121 , Y02T10/144 , Y02T10/146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同时达成要求内燃机冷却程度与要求压缩机冷却程度的冷却装置。本发明涉及一种具备窜缸混合气回流装置(50)与增压器(60),并且所述窜缸混合气回流装置使窜缸混合气向增压器的压缩机上游的进气通道中回流的内燃机的冷却装置。其独立地具备对内燃机的主体(20)进行冷却的第一冷却装置(70)与对进气进行冷却的第二冷却装置(80)。第二冷却装置对压缩机(61)进行冷却。
-
公开(公告)号:CN101652551B
公开(公告)日:2012-10-31
申请号:CN200880011231.5
申请日:2008-04-04
Applicant: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T10/6226 , Y02T10/6286 , Y02T10/6295
Abstract: 一种内燃机控制装置,包括设置在排气通道中的NOx吸附催化剂、EGR通道、还原剂添加装置、扭矩波动减小装置以及燃料喷射装置。EGR通道将排气中的一部分从NOx吸附催化剂下游的排气通道中引出并将该排气再循环到进气通道中。还原剂添加装置将还原剂添加到NOx吸附催化剂上游的排气中,以还原由NOx吸附催化剂吸附的物质。当还原剂添加装置添加还原剂时或之后,扭矩波动减小装置将燃料喷射装置的定时提前或执行引燃喷射来减小发动机扭矩的波动。在扭矩波动减小装置正在运行时,还原剂添加装置添加较少的还原剂。
-
公开(公告)号:CN101680366A
公开(公告)日:2010-03-24
申请号:CN200880017617.7
申请日:2008-06-05
Applicant: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0W20/00 , B60K6/20 , B60K6/48 , B60L11/14 , B60L11/1861 , B60L2210/40 , B60L2240/423 , B60L2240/441 , B60L2240/443 , B60L2240/445 , B60L2270/12 , B60W10/06 , B60W10/08 , B60W20/15 , B60W2710/0666 , B60W2710/083 , F02D9/04 , F02M26/05 , F02M26/10 , F02M26/15 , F02M26/23 , Y02T10/54 , Y02T10/6221 , Y02T10/6286 , Y02T10/642 , Y02T10/70 , Y02T10/7005 , Y02T10/7044 , Y02T10/705 , Y02T10/7077 , Y02T10/7241
Abstract: 在被应用于由内燃机和电动机提供动力的混合动力车辆的内燃机排气控制系统的控制方法中,当确定需要执行所述内燃机的预热控制时,控制设置在排气控制催化剂下游的排气节气门以将其开度减小到目标开度。接下来,计算将流入内燃机中的排气的温度升高到目标排气温度所需的燃料的目标喷射量。然后,调节来自电动机的辅助扭矩,使得该辅助扭矩与在燃料喷射量已被设定为目标喷射量时来自内燃机的扭矩之和基本上等于所需扭矩。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