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9779701A
公开(公告)日:2025-04-08
申请号:CN202510023166.3
申请日:2025-01-07
Applicant: 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IPC: G01M17/007 , G01M7/0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汽车研发技术领域,具体提供了一种碰撞测试系统及车辆开发方法。本发明的碰撞测试系统包括分别与各车辆部件相适配的多种测试组件,能够在设定的行进路径上移动的台车,以及设于行进路径末端的刚性壁障;台车的前端设有安装基板,测试组件包括用于固装车辆部件的固装件、以及用于对车辆部件进行撞击的冲击模块,冲击模块和固装件可调换地分别设于安装基板和刚性壁障上。本发明的碰撞测试系统,通过适配多种测试组件,利用一台台车就可以完成对各车辆部件的碰撞测试任务,从而弥补车辆部件仿真分析验证精度不足的问题,进而减少整车碰撞试验的次数,有助于降低车辆研发成本。
-
公开(公告)号:CN119142422A
公开(公告)日:2024-12-17
申请号:CN202310716589.4
申请日:2023-06-16
Applicant: 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Inventor: 刘立伟 , 贺志杰 , 檀庆榜 , 句彦儒 , 白雪娟 , 张二江 , 冯长凯 , 刘莎莎 , 王文璞 , 时世佼 , 刘珍海 , 张阳 , 李顺 , 高鹏 , 孙计晨 , 姜月 , 赵彩文 , 郭俐彤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车身加强结构和设有其的车辆,本发明的车身加强结构包括后地板总成中的后地板骨架,分设在左右两侧的前地板上纵梁,以及前围下横梁,还包括连接在后地板骨架底部的后地板下部横梁,分设在左右两侧的门槛梁,以及分别连接在左右两侧前机舱纵梁后端的扭力盒;后地板骨架、前围下横梁,以及两侧的前地板上纵梁和前围纵梁连接形成第一环形加强结构,后地板下部横梁、机舱后段横梁,以及两侧的门槛梁和所述扭力盒连接形成第二环形加强结构。本发明的车身加强结构能够增加车身的结构强度与扭转刚度,并能够提升碰撞时的碰撞力传递效果,而可提升整车安全性。
-
公开(公告)号:CN119469801A
公开(公告)日:2025-02-18
申请号:CN202411599422.5
申请日:2024-11-11
Applicant: 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IPC: G01M17/007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汽车碰撞试验技术领域,具体提供了一种碰撞试验台车,包括分别构造并依次组装相连的前车架、中部车架和后车架;中部车架具有用于承载待碰撞试验车型的白车身的底盘,前车架和后车架的左右两侧均设有悬架总成、以及设于悬架总成上的车轮。本发明的碰撞试验台车,车架采用分体式设计,通过配置不同尺寸规格的中部车架承载不同车型的白车身,可以模拟复现不同车型的碰撞情况,前车架和后车架则可以通用;而且,每次碰撞试验主要更换损坏最严重的前车架即可,能够在较好复现整车碰撞姿态变化的同时,有效降低汽车碰撞的试验成本。
-
公开(公告)号:CN119469800A
公开(公告)日:2025-02-18
申请号:CN202411599342.X
申请日:2024-11-11
Applicant: 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IPC: G01M17/007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汽车碰撞测试技术领域,具体提供了一种车辆碰撞测试系统及测试方法。本发明的车辆碰撞测试系统包括碰撞试验台车,以及用于承受碰撞试验台车撞击的碰撞测试装置;碰撞测试装置包括基座、以及交替设置于基座上的全正面碰撞缓冲单元和正面偏置碰撞缓冲单元;碰撞试验台车包括分别构造并依次组装相连的前车架、中部车架和后车架,且中部车架承载待碰撞试验车型的白车身;全正面碰撞缓冲单元包括间隔排布于基座上的多个第一阻尼机构,正面偏置碰撞缓冲单元包括布置于基座左半部或右半部的第二阻尼机构。本发明的车辆碰撞测试系统,能够由碰撞试验台车代替实车进行碰撞测试,并很好地复现车辆碰撞过程中的姿态变化和波形情况。
-
公开(公告)号:CN220009922U
公开(公告)日:2023-11-14
申请号:CN202321541403.8
申请日:2023-06-16
Applicant: 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IPC: B62D25/20 , B60K15/067 , B60K1/04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后地板总成及车辆,本实用新型的后地板总成包括后地板骨架,覆盖在所述后地板骨架上方的后地板面板,以及连接在所述后地板骨架下方的后地板下部横梁;所述后地板骨架具有分设在两侧的后地板纵梁,以及连接在两侧所述后地板纵梁之间的后地板中横梁;所述后地板下部横梁呈开口朝前的“C”字型,且所述后地板下部横梁连接在两侧所述后地板纵梁的前段与所述后地板中横梁之间。本实用新型的后地板总成,能够增加后地板总成前部位置的强度与刚度,有利于提升油箱或电池包安装的可靠性。
-
公开(公告)号:CN222875931U
公开(公告)日:2025-05-16
申请号:CN202422050226.4
申请日:2024-08-22
Applicant: 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IPC: B60R19/04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后防撞机构总成及车辆,后防撞机构总成包括:后防撞梁、后纵梁、后横梁和加强结构;后防撞梁连接于两个后纵梁的后端,后横梁连接于两个后纵梁之间且在后防撞梁的前侧,后横梁连接有发动机,发动机与后横梁的上部连接处强度小于下部连接处的强度,发动机的底部后侧与车辆底盘之间留有距离;加强结构连接于后防撞梁的前侧,发动机的的上部与加强结构沿车辆前后方向相对,加强结构的前部设有沿车辆上下方向从前往后倾斜的斜面,车辆尾部受到碰撞时,斜面与发动机碰撞使发动机与后横梁的上部连接处失效且发动机朝下运动。本实用新型的后防撞机构总成,增加了后部碰撞的吸能空间,从而减少乘员舱的变形,提高车内乘员的安全性。
-
公开(公告)号:CN219857360U
公开(公告)日:2023-10-20
申请号:CN202321365471.3
申请日:2023-05-31
Applicant: 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Inventor: 刘立伟 , 贺志杰 , 檀庆榜 , 刘莎莎 , 杨雨楠 , 周丹丹 , 景向策 , 时世佼 , 白雪娟 , 刘珍海 , 王文璞 , 郭建保 , 王青鹏 , 高鹏 , 姜月 , 孙计晨 , 李顺 , 郭俐彤 , 赵彩文 , 张阳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车身结构与车辆,本实用新型的车身结构包括沿整车前后方向延伸的中通道,中通道的前端与前围底部的前围下横梁相连,中通道的后端与前排座椅安装横梁相连;中通道具有沿整车左右方向依次连接的多个中通道主体,且各中通道主体的横截面均呈“几”字型。本实用新型的车身结构,通过使中通道由依次连接且横截面呈几字型的中通道主体构成,可使得中通道呈波浪式结构,从而能够增大中通道的截面面积,提升中通道自身的结构强度,有助于提升中通道的碰撞传力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219728346U
公开(公告)日:2023-09-22
申请号:CN202321369572.8
申请日:2023-05-31
Applicant: 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Inventor: 高鹏 , 贺志杰 , 句彦儒 , 杨雨楠 , 周丹丹 , 景向策 , 白雪娟 , 张二江 , 任建峰 , 冯长凯 , 岳国辉 , 时世佼 , 郭建保 , 刘珍海 , 王文璞 , 赵庆龙 , 王青鹏 , 王泽亮
IPC: B62D25/08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前机舱纵梁及车辆,所述前机舱纵梁包括扣合连接在一起的纵梁内板和纵梁外板;纵梁内板和纵梁外板之间具有位于前机舱纵梁顶部的上搭接止口,以及位于前机舱纵梁底部的下搭接止口;在整车左右方向上,下搭接止口设置在前机舱纵梁靠近车外的一侧,上搭接止口具有设置在前机舱纵梁靠近车外的一侧上搭接止口前段,以及设置在前机舱纵梁靠近车内的一侧上搭接止口后段。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前机舱纵梁,通过前机舱纵梁的上搭接止口与下搭接止口的设置,能够适应双叉臂悬架运动包络以及电机横梁的装配,可满足双叉臂前悬架的搭载需求,而有助于提升车辆驾驶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220842702U
公开(公告)日:2024-04-26
申请号:CN202322848130.8
申请日:2023-10-23
Applicant: 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车身组件和车辆,所述车身组件包括:纵梁;连接组件,所述连接组件设置在所述纵梁在车辆的宽度方向上的一侧,所述连接组件上形成有受力端面;轮罩边梁,所述轮罩边梁连接于所述连接组件的上端;防撞梁,所述防撞梁与所述纵梁的前端连接,所述防撞梁的端部设置有诱导块,所述诱导块与所述受力端面的至少部分正对设置,所述诱导块适于朝向所述受力端面移动以将碰撞力传递至所述受力端面。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车身组件,该车身组件通过设置连接组件,能够更有效地将碰撞力分散至纵梁和轮罩边梁上,增加正碰传力通道的稳定性,保护车辆结构安全。
-
公开(公告)号:CN220298283U
公开(公告)日:2024-01-05
申请号:CN202321771077.X
申请日:2023-07-06
Applicant: 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车辆,本申请提供的车辆包括车身、车架、第一电池包结构和第二电池包结构,车身包括车身地板,车架具有多个横梁和两个间隔设置的纵梁,多个横梁连接在两个纵梁之间;第二电池包结构位于第一电池包结构的后侧,第一电池包结构和第二电池包结构均安装于车身地板上并位于两个纵梁之间,且第一电池包结构和第二电池包结构之间通过至少一个横梁间隔开;其中,第一电池包结构在车身的宽度方向上的投影区域的至少部分落于纵梁上。本申请的车辆在受到碰撞力时,能够避免第一电池包结构和第二电池包结构被损坏。
-
-
-
-
-
-
-
-
-